目前,山西省共有45.6萬聽力殘疾人,他們中有很多同時伴有語言障礙。手語是他們與其他人交流的最重要方式,然而,由于健全人中會手語的人少之又少,使得他們只能被封閉在無聲世界中,甚至嚴重影響了他們看病、出行等生活。
5月12日,太原愛心手語志愿者協會在省城迎澤公園舉辦手語課堂,讓更多的健全人學會手語,去關愛身邊的聾人。同時,志愿者呼吁“服務業應當學習手語,方便聾啞人的正常生活。”
無人懂手語聾啞人生活不便
“你
好!”“我可以幫你嗎?”“公園有洗手間嗎?”……5月12日上午9時許,在省城迎澤公園,志愿者郎金海正在教其他公益組織的志愿者和游人們常用的手語。
在人群中,一位中年人學得格外認真,他努力地模仿郎金海的手形,還不時發問:“你哪里不舒服怎么‘說’?”他姓徐,是山醫大一院內分泌科的醫生。
“我曾經接待了一名聾啞患者,讓我深深了解到語言障礙為他們的生活帶來的不便。”徐醫生介紹,他有一位聾啞人患者,由于他不懂手語,又沒有翻譯,他們只能在紙
上寫字交流。這種交流方式不僅慢,而且很多問題說不清楚。“聾啞人是個很大的群體,沒想到他們看病這么難。”徐醫生說。“看病難是聾啞人生活中最突出的問
題之一,其實由于無法交流聾啞人生活存在很多不便。”參加活動的省聾人協會主席王小毛介紹,在社會服務方面,目前國內聾人手語翻譯服務方面一片空白,因為
很多單位不懂手語,影響了許多聾啞人就業;由于繼續教育沒有手語老師,而使得越來越多的聾啞人自身素質難以提高;因為上醫院看病講不清自己的病情,又聽不
見醫囑,而拖著不去看病;文化館、博物館等無手語翻譯服務,而使得聾啞人無法共享社會物質文化生活……“懂手語的人太少了,聾啞人生活非常不便。”王小毛
表示。
建議服務業學習手語
“學習手語和學習一門外語一樣,要從實踐中學習。”太原愛心手語志愿者協會負責人陳福山介
紹,手語主要分兩大塊,一部分是手指語,比如英文字母或者漢語拼音等一些基本的東西;另一部分是手勢語,就是一些比較形象的手勢,如吃飯、跑步等。聾人交
流基本上都用手勢語,用手指語的地方非常少,但是普通人學習手語首先就得從最簡單的手指語開始,然后再慢慢學習5000多個手勢語,這樣便于記憶。“目
前,手語翻譯非常少,主要分散在殘聯、殘疾人福利企業以及聾啞學校、特殊師范等學校內。”陳福山介紹說,太原愛心手語志愿者協會共有4個手語翻譯,他們都
是有一定聽力,既能說話,又會手語的聽力殘疾人。陳福山表示,志愿者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教更多健全人學習手語,幫助聾啞人,但是僅僅依靠志愿者的力量是
遠遠不夠的。“服務業應該組織專門的人員學習手語,全省有45萬多聽力殘疾人,他們生活應該受到關注。”王小毛建議,服務業應該組織手語培訓,為打開聽力
殘疾人建立無障礙交流的渠道,同時,建議盡快建立手語翻譯服務機構,組建一支手語翻譯服務志愿者隊伍,為聾人提供隨時隨地的服務。“一起學習手語,關愛身
邊聾啞人。”志愿者用手語“說”。
電話:400-678-7831
郵箱:info@jytfanyi.com
地址:成都市青羊區德盛路50號3-5層辦公區